微信
中秋节,又称为“月圆节”“八月节”或“仲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这个节日以观赏明亮的圆月和团聚家人为特点,被认定是象征团圆和美满的节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中秋节粥饮食。” 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
中秋是我们养生的一个重要时节,中秋佳节话养生,全家团圆又健康。那中秋养生应注意哪些?
一、适时添加衣物,慢慢适应天气转凉
中秋过后,天气开始转凉,早晚温差大。民间有句谚语叫做“春捂秋冻",源于中医关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这里“冻"是指体表感觉以“感凉而不感寒”为标准,不过暖也不过寒,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耐寒力,让身体承受并适应寒冷,可促进血液循环,并增强抵抗的能力。
二、预防肠道感染疾病
秋季是腹泻的高发季节,为预防腹泻,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要做到饭前便后先洗手,切勿进食生冷食物、剩菜剩饭,应吃煮熟的食物,多喝温开水,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丰富营养,有利于预防肠道感染疾病。
三、多食熟菜瓜果,预防秋燥
秋季少雨干燥,燥邪当令,肺为娇脏,极易为燥邪所伤,即“秋燥伤肺”。秋天也是慢性咽炎、慢性鼻炎的高发季节,大家经常会出现咽干咽痒,鼻干鼻痒,唇燥口干症状在饮食方面除了多饮水之外,还要少吃辛辣、升发之物,多食时令熟菜瓜里,或用沙参、麦冬、玉竹、百合、石斛等养阴生津之品泡水、煮粥或煮汤,有滋阴润肺之功效。有慢性咽炎患者可选用玉蝴蝶、胖大海、罗汉果泡水喝。
四、调节情志,预防悲秋
入秋以后,气候转凉,日短夜长,植物凋零等情况引起人们生理规律紊乱及内分泌改变,从而导致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如何缓解悲秋综合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晒太阳,大家可以在工作学习间隙时间和周末去户外多晒晒太阳。其次,保持充足的睡眠也十分重要,入秋后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五、多搓手,预防感冒
中医认为双手拇指的根部(即“大鱼际”),经常搓揉具有缓解感冒症状、咽痛、咳嗽等症状,具有提高免疫力、增强肺主防御卫外的功能,改善体质。操作方法:双手合掌,对搓时两手的“大鱼际”应贴合,以搓双手发热为度。互搓1-2分钟,这样可以促进“大鱼际”的血液循环、疏通脉络、提高呼吸道的免疫能力。
中秋药膳推荐
1、玫瑰茉莉花茶
原料:玫瑰花3克,茉莉花3克
做法:先将玫瑰花、茉莉花一同置于茶杯中,用沸水冲泡后加上杯盖,浸泡5-10分钟,代茶饮。一般可冲泡3-5次。
功效:健脾理中,生津止渴
1、玫瑰茉莉花茶
原料:鲜桂花5克,粳米100克,红糖5克
做法:先将鲜桂花中杂志拣去,用清水漂洗干净,粳米淘洗干净。取锅放入清水,粳米,煮至粥成,加入桂花、红糖搅匀,再次煮沸即可。
功效:醒脾悦神,化痰散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