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孕妇羊水变血性了!快!"
夏日的午后,邵阳市妇幼保健院的病房里,急促的呼喊打破了原本的平静。怀孕 356周的陈女士(化名)因未足月胎膜早破入院,入院时羊水清亮、胎心正常,病例分型为 B 型,五色分型属黄色,此刻助产士盯着监护仪,又看了看产妇的情况,眉头瞬间拧成了疙瘩 —— 观察期间,羊水突然出现了血性。
当班医生快步进来,仔细检查后脸色一沉:"怀疑胎盘早剥!" 她迅速拨通电话,"周主任,3 床这里有位血性羊水的患者,请马上来病房检查!"
产科主任周亚娟俯身查看孕妇状况,一边当机立断下达指令:"走绿色通道,手术室同步准备!" 一边推着病床往外走。走廊里,护士麻利地扎上输液针,备皮消毒的棉球在孕妇腹部快速划过,监护仪的警报声与推车滚轮声交织成催征的鼓点。
手术室的门 "唰" 地拉开时,无影灯已经亮得刺眼。麻醉科主任肖玉泉快速评估风险高效实施了麻醉,器械护士正将手术刀摆在托盘里,金属碰撞声清脆短促。
周亚娟的手稳得像定海神针,止血钳精准钳住出血点,缝合线在指间翻飞。"准备娩出!" 她抬头的瞬间,儿科副主任医师刘屈元已经站到复苏台旁,暖箱的指示灯闪烁着橘色光芒。"哇 ——"一声啼哭炸响时,墙上的时钟显示,从决定手术到胎儿降生,刚好 11 分钟。刘屈元俯身清理婴儿呼吸道,小家伙的脚丫灵活地蹬在他手背上。"评分 10 分!" 他笑着抬头,镜片后的眼睛亮闪闪的。
"胎盘已剥离近半!" 当助手将剥离的胎盘组织托起时,忍不住低呼 ,这意味着胎儿的氧气和营养供给已被拦腰斩断,再拖延片刻就可能出现窒息。
手术结束后,周亚娟摘下沾着汗水的口罩,看着监护仪上平稳跳动的曲线,轻声说:"真是捏了把汗。" 在场的医护人员都松了口气,虽心有余悸,更多的却是欣慰 —— 这 11 分钟的惊人速度,从决定手术到胎儿出生(DDI)的高效,不仅是一串改写纪录的数字,更是医院以规范孕期保健为根基、多学科协作共筑母婴安全防线的生动见证。
从孕中期起的多次规范产检,孕产保健部的全程跟踪管理,到产科安全管理办公室对每个诊疗细节的严格把控,这场胎盘早剥剥离面积近半的危急救援,早已为急症处置埋下关键伏笔。产科的果断决策、精准操作,麻醉科的快速响应,儿科的全程护航,各科室打破常规束缚的紧密协作,共同构成了守护母婴安全的 "一条龙" 体系。
正如周亚娟在术后总结时所说:"这 11 分钟,是平日里千锤百炼的结果。我们的妇幼保健体系在不断升级,从源头管理到应急处置,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 此刻,看着保温箱里安稳熟睡的婴儿,所有人都明白,这 11 分钟的生命竞速,正是邵阳市妇幼保健院全链条守护生命的最佳注脚,也是每一次突破背后,守护生命最坚实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