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夏日初“立”,护阳养心正当时
2023-05-12 20:32:00 3122
  • 收藏
  • 管理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体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此时,也是一年中护阳养心的关键时期。那我们一起看看该怎么做呢?

    夏季是脾胃阳气最弱的时候,因为阳气都在体表了。冰激凌,冰棍儿,凉菜,饮料,冰粥……从冰箱里拿出来的一切都需谨慎。如过食生冷,都会使寒邪进入体内,从而损伤人体阳气。饮食宜清淡,少苦、多酸、戒肥腻。多食甘淡或甘凉之品,清润又祛湿,如鱼,廋肉、薏米、冬瓜、木瓜、玉米、莲子、百合;辛散之品如苏叶、陈皮等以开胃、助消化。

            起居应“有常”

    夏季的日照时间延长,人们睡眠的时间相对减少,睡眠不足必然会影响第二天的精力状态。因此,夏季作息,首先应做到起居有常,尽量保证晚上11点(子时)以前上床睡觉,另外中医还主张睡子“午”觉,所谓“子睡养阴,午睡养阳”,在子午时分天地阴阳之气交汇之际,人体阴阳也不平衡,需要静卧休息,平调气血,勿扰阴阳,以利交接。

    其次,应注意卧室通风、凉爽,但不宜当风而睡,更不宜吹空调过冷过久等以免着凉。然后,要保持心情平静,避免睡前饮浓茶、喝咖啡,或观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电影,以免入睡困难,睡中梦多,影响睡眠质量。


    运动锻炼,不宜过汗。经过冬季的休养,春季的热身,入夏后便接来了运动的旺季。随着气温的升高,运动量的增大,人们出汗也越来越多,但出汗过多容易伤“心”。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为心精、心血所化生。汗出过多,津液大伤,必然耗及心精、心血,出现心慌、心悸症状。心又藏神,汗液的生成与排泄受心神的主宰与调节,如情绪紧张、激动、劳动、运动及气候炎热时均可见汗出现象。因此,入夏后运动锻炼也不宜过于剧烈,可先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打太极拳、八段锦、健步走、慢跑等。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锻炼心肺功能,但强度太大、出汗太多,反而耗气伤津,耗损人体元气,不利于身体健康。

    《遵生八笺》有言:“夏三月属火,主长养。心气火旺……”“心主夏”,夏季心正旺,“火气通于心”,气温升高,心火渐旺,暑热天气容易使人心浮气躁,心烦易怒。

    古代医家主张:“善养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胸怀宽阔,使心神得养。”此时在精神调养方面应多做些安神静心的事情,如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活动,这些活动都可以调节情绪,宁神制怒,让心绪平静,心情平复。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冬病”就是冬季容易发作、常发的疾病和不适。表现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骨关节系统等。“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如在一年中最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做“三伏灸”,可显著振奋机体阳气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三伏天艾灸操作方法众多,有艾条灸、隔姜灸、温和灸、雷火灸、热敏灸、脐灸等等,那哪种艾灸方式效果最佳?当然是普通艾灸5—10倍功效的“盘龙灸”。“盘龙灸”又叫督脉灸。是指督脉的脊柱段上施以“隔药灸”,用于治疗疾病的一种特色中医外治法。《黄帝内经》云:“病在督脉治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人体诸阳,对全身阳经气血起调节作用。督脉灸的优势为将经络、俞穴、药物、艾灸融为一体,充分发挥益肾通督、温肾壮阳、穿骨透肌、拔毒散结、行气破瘀、通痹止痛、激发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冬病夏治”包含了中医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建议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体质和病证的具体表现辨证施用。

    邵阳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已开展三伏贴、三伏灸、盘龙灸、脐灸等中医特色治疗,有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哮喘等)、消化系统疾病(脾胃虚寒、慢性胃炎、肠炎等)、妇科系统疾病(宫寒不孕症、痛经、月子病、备孕女性等)、脊柱相关疾病、亚健康免疫力低下人群(易感冒、易疲劳、阳虚怕冷)。

    可提前预约咨询,咨询电话:18173937200。


    上一页:孕期贫血的那些事 下一页:艾滋病防治科普之孕期尽早发现艾滋病,母婴传播可防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