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两种解热镇痛药,是相对比较安全的药品也是在生活中都是比较常见的退烧药,但他们的作用机制不同。两者的适应症也不同,布洛芬除了退烧还能起到消炎的作用,对乙酰氨基酚则不能。上述两种药适用于所用人群,但在新生儿或婴儿期,最好是以对乙酰氨基酚退烧为好。
适用年龄: 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3个月以上儿童而布洛芬可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 起效时间: 对乙酰氨基酚30分钟左右起效,布洛芬30-60分钟左右起效。 作用持续时间: 对乙酰氨基酚3-4小时,布洛芬4-6小时。 给药途径: 对乙酰氨基酚可以口服,栓剂,颗粒剂,布洛芬一般可以口服,胶囊剂。 服药时间: 对乙酰氨基酚可餐前服用,布洛芬可随餐或餐后服用。 两次给药间隔: 对乙酰氨基酚间隔4-6小时.24小时不超过4次,布洛芬也是间隔4-6小时.24小时不超过4次。 每日最大剂量: 对乙酰氨基酚成人:2g/日3月-2岁:每千克体重60mg, 布洛芬成人:用于退烧不超过1.2g/日儿童:每千克体重40mg。
关于特殊人群用药也有不同:
即便两种药同是退热药,作用机制也相似,但部分特殊人群选择用药时仍稍有不同。
儿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对乙酰氨基酚用于≥3个月的儿童退热,布洛芬用于≥6个月的儿童退热。因此,在选择退热药时需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
孕妇: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推荐孕妇发热优先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在FDA妊娠安全分级中全孕周期均属于B级是首选,但对于怀孕28周前的人群也可使用布洛芬。研究发现,怀孕超过28周的孕晚期女性使用布洛芬退热有可能导致胎儿动脉导管早闭,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因此,孕晚期女性发热只能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蚕豆病患者:建议蚕豆病患者选择布洛芬退热,因为对乙酰氨基酚有可能加重或引发这类患者的急性血管内溶血,导致严重后果。
消化道溃疡患者:有活动性或既往有消化道出血、穿孔的患者,需要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因为布洛芬有加重或诱发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不良反应表现不同: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安全性良好,是居家常备退热药。但即使安全性较高,作为药品也不可避免会导致部分人群出现不良反应。二者作用机制、作用特点以及使用人群稍有区别,所以二者不良反应表现不尽相同。布洛芬刺激胃肠道,可导致胃溃疡出血、胃烧灼感、轻度消化不良,改变血小板功能、延长出血时间,孕妇禁用。对乙酰氨基酚对胃肠副作用较少,对血小板、出血时间、尿酸排泄无影响,适用范围更广,婴幼儿、孕妇、老年合并多种慢病者,可优先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从药物副作用可得,对乙酰氨基酚更安全一些,尤其是对于慢性胃炎、孕妇、多种慢病、婴幼儿等群体。 对乙酰氨基酚更加安全,应用特殊人群更加广泛,起效时间更快,但是千万不能超量使用。布洛芬镇痛持续时间更久,二者长期使用均需要动态检查肝肾功能。 ★虽然药品名称相同,但不同剂型、不同规格、不同厂家的药品可能含量不同,大家用药前需仔细阅读说明书,避免服药错误。 ★不推荐在疫苗接种后预防性使用退热药。 ★退热药,感冒药,吃后别喝酒。 ★专家提醒,吃了布洛芬以后不推荐再吃其它退热药,因为两种药共同使用,没有显著的临床意义,还可能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 ★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关节炎患者,优先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无消炎作用) ★不推荐使用解热镇痛药治疗全身麻醉术后恶性高热,中枢性发热,外胚层发育不良。
★3月龄以上儿童体温超过38.2℃或出现明显不适可采用退热剂,高热时推荐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2月龄以下儿童不建议自行使用退热药。此类人群由于免疫功能不完善且表现不典型,建议去医院就诊。
★部分人群在使用退热药的同时会服用感冒药,但大多市售感冒药中均含有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需注意服药时间间隔,避免药量过大。
★退热药使用一般不应超过3天,若症状仍未缓解,建议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