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养生知时节——处暑
2023-08-25 16:10:00 1505
  • 收藏
  • 管理

        进入“处暑”节气,大家对“处暑”了解多少呢?“处暑”并非其字面的意义上“正处在暑天”。处暑中“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是炎热暑天离开的意思,也称“出暑”。

      己到了高温天气“三暑”之“末暑”,意味着酷热天气要接近尾声啦!

    处暑是夏秋季节交接的第二个节气。此时,阳气持续内收,阴气不断增长。暑气虽止,但余热未了。因此,处暑养生当以“避暑气,防秋燥”为主。今天我们讲一讲处暑节气的养生小知识。

     

    一、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秋季阳气开始收敛,天气清肃,为顺应自然,人们应当早睡早起。晚上22:00前入睡,早晨6:00起床最好。处暑过后,天气转凉后,夜间睡觉时,腹部盖薄被,防止脾胃受凉。

     

    二、适量运动,调节情志

     

    秋在五脏中为肺,在五行属“金”,金旺克木,肝属木,肝气容易郁结,情绪容易低落。适量运动可以调节情志,调养肺气,增强肺脏器官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感冒。大家可以根据身体素质和爱好选择运动,比如登山、慢跑、郊游等户外运动,也可以选择打球、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户内运动。不过要注意的是,运动要适量,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及时补充水分。

     

    三、宜食滋阴润燥之品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提出“燥胜则干”。五脏之中肺是与秋气相通的,秋季有“燥邪主气”的特点,有些人会出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眼睛干涩、皮肤干燥等症状,这些现象就是“秋燥”。处暑时节应多吃一些能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子、百合、银耳、杏仁、川贝、蜂蜜等,防止燥邪伤害人体阴液。秋季还有一个著名养阴法则:少辛多酸。多吃酸味水果,如柚子、葡萄、山楂;少食辛辣刺激食物。

     

    四、中医养生

     

    《扁鹊心书》中记载:艾灸是最好的补养之法。根据二十四节气选择与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腧穴进行艾灸,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力,起到“治未病”的目的。处暑时节施灸需注意几点:防秋燥、强正气、排余毒。呼吸道疾病容易在秋燥的作用下复发或加重,此节气宜选灸大椎、肺俞、风门、肾俞、太溪、涌泉、合谷等穴清肺、滋阴润燥。处暑季节正处于由热转凉的交替时节,阳气开始收敛,人体阴气开始生长,此节气艾灸能够有效提升人体阳气。处暑艾灸肺俞、脾俞、肾俞、中脘、太溪、照海等穴可以温补阳气。处暑的到来,代表夏季接近尾声,但此时外界的暑湿之气还没有完全消失,所以祛湿排毒依然重要。处暑时节艾灸中脘、足三里、丰隆穴可以祛除体内湿气。

     

    五、处暑药膳
     
    莲子百合粥

    组成:百合15g莲子12g银耳6g冰糖适量
    做法:银耳提前泡发,百合、莲子加水浸泡30分钟,锅中放入清水,加入银耳、百合、莲子,大火煮沸,转小火煮至汤液粘稠,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安神养心,健脾和胃。

     

    处暑百合鸭

    组成:百合10g莲子10g鸭肉500g莲藕300g,葱、姜、料酒、盐少许。

    做法:鸭子清理干净,冷水下锅,水开后加料酒少许,3分钟后捞出备用。莲藕去皮切块,莲子、百合分别洗净泡水备用。汤锅加水放入葱、姜少许,水开后放入鸭藕块、莲子、百合,大火烧开后再放入少许料酒。

    功效:清肺润肺,利气止咳。

     




    上一页:孕期便秘怎么办? 下一页:用“ 辅具”辅助孩子,更抚慰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