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小儿抽动症的中医认识与治疗
2024-05-10 17:29:23 2692
  • 收藏
  • 管理

    孩子突然出现频繁眨眼、伸舌头、噘嘴及吸鼻子、摇头、耸肩等奇怪行为?家长要注意了,这可能不是孩子调皮、好动或者搞怪,而是患上了抽动症!


    图片1(27).png

     

    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障碍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以不自主、反复、突发、快速的,重复、无节律性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本病好发于510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男女比例为(3~5):1,患者可伴情绪行为症状,亦可共患一种或多种心理行为障碍。

     

    图片1(28).png

     

    抽动症的常见表现

     

    运动性抽动:眨眼、吸鼻子、歪嘴、扭头、耸肩、肚皮抖动、甩手等。

     

    发声性抽动清嗓子、咳嗽、抽泣声、无意义地叫、吹口哨、模仿说话等。

     

     

    防治抽动症中医有妙招

    “抽动症”属于中医学“肝风”“慢惊风”“抽搐”“瘛疭”“筋惕肉瞤”等范畴。肝失疏泄,郁而不达,长期下来,亢极生风。《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宋代医家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肝风有甚》中亦指出:“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止于头目,目属肝,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劄也”。此外,小儿“脾常不足”,“脾为生痰之源”,一旦脾失健运,则易聚湿成痰,痰与风胶结为患,痰随风动,上扰咽喉,导致清嗓子、咳嗽;风痰窜扰至筋脉、肌肉,引发抽动;风痰内阻日久,亦可郁而化火,表现为急躁易怒。

    图片1(29).png

    日常预防及调护

    1、注意围产期保健,孕妇应避免七情所伤,生活规律,营养均衡。

    2、多做能分散注意力的游戏,不看或少看电视、电脑,不看惊险刺激类节目及书籍。

    3、不过分在精神上施压,少责罚多安慰、鼓励,家长不要有攀比心理及期望值过高的思想,避免家庭纷争、家庭暴力等。

    4、饮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兴奋性食物,不吃或少吃含铅高的食物,少食方便食品及含有防腐剂、添加剂的食品。

    5、增强体质、维持规律的生活,预防感冒。

     

          

    图片1(30).png

     

    本病是中医的优势病种,但需要坚持治疗,综合防治。中医治疗抽动症有以下方法:

    中药内服

    中药内服以“息风止动”为基本治疗原则,根据个体情况辩证运用中药治疗。

    耳穴压豆疗法

    耳通过经络与脏腑相连,耳穴压豆疗法能起到疏通经络、调整阴阳的作用,常选用皮质下神门、心、肝、肾、脾、交感等穴位。

    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常选用推揉脾土,捣小天心,揉五指节,运内八卦,分阴阳,推上三关,揉涌泉、足三里等推拿手法进行治疗。通过点按揉等手法作用于体表相关腧穴,能通经络达到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

    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常选用百会、四神聪、风池、合谷、内关、肝俞、脾俞、太冲、足三里等穴进行针刺。针刺疗法具有清肝火、熄风通络、健脾化痰的功效,可祛一切内外之风,达到标本皆治的作用,尤其适合顽固性抽动症患儿。

     

     

     


    若患儿有抽动、多动症等相关疾病的困扰,欢迎前来我院儿保科咨询、就诊,科室有关注儿童抽动、多动症的中西医专业团队,为儿童抽动、多动症提供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上一页:孕期玩手机,姿势要注意 下一页:立夏养生——养心 芳香疗法(中药香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