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2025年4月2日是第十八届世界孤独症日,今年的主题是“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旨在呼吁社会重视孤独症服务体系与关爱体系建设,使社会大众正确理解孤独症,让孤独症人士的社会生活障碍更少。
孤独症谱系障碍,也叫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通常在儿童早期就会表现出明显症状。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社交障碍:孤独症儿童往往回避目光接触,对他人的呼唤缺少反应,明明能听见,就像听不见一样无反应,不主动与同伴交往,难以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想法,在社交互动中显得格格不入。比如在幼儿园里,别的孩子都在一起玩耍、交流,而孤独症儿童可能独自待在角落,对周围的热闹场景无动于衷。
2.语言发展迟缓:许多孤独症儿童在语言发展方面明显落后于同龄人,可能说话较晚,或者在语言表达和理解上存在问题。有的孩子即使会说话,也可能存在重复语言、答非所问、语调异常等情况。例如,问他“你今天吃了什么?”,他可能重复你的问题,而不是回答吃的食物。
3.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他们常常对某些特定的事物或活动表现出过度的专注和强烈的兴趣,如只喜欢玩某一种玩具、关注物品的某个细节,对玩具的正常玩法却不感兴趣。行为上,可能会出现重复性动作,如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而且坚持固定的生活放松,一旦被改变就会情绪失控。像每天必须走相同的路线上学,穿同样的衣服等。
4.感觉异常:部分孤独症儿童对感觉刺激的反应异常,可能对某些声音、光线、触觉等过于敏感或迟钝。比如听到汽车喇叭声会表现出惊恐、烦躁,而对疼痛等感觉却反应不明显。
孤独症的发病原因
孤独症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可能对其产生影响。它并非由后天教养方式不当造成,所以家长们不要因此自责。而且孤独症目前没有完全治愈的方法,但通过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可以极大地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技能,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对于预防和治疗孤独症,儿童保健科提供了哪些服务:
1.定期培训科普:儿童保健科会定期对家长和幼师进行科普培训,提高他们对孤独症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并通过媒体宣传、公益活动等方式,普及孤独症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对孤独症的认识和理解。
2.早期筛查诊断: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成长发育,如发现孩子在社交、语言、行为等方面存在异常,可以及时来我院儿保科进行筛查和诊断。我科为孤独症儿童诊断和治疗开展绿色通道,为孩子争取最佳的干预时机。
3.康复训练: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包括应用行为分析(ABA)、语言训练、社交技能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多种方法。
4.家庭支持:孤独症儿童的康复离不开家庭的参与和支持,家长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我们为家长提供心理辅导、康复知识培训、喘息服务等,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掌握科学的康复方法。
每一个孤独症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需要我们用爱去照亮他们前行的路。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孤独症群体能够在充满爱与理解的环境中,实现全面发展,拥有更美好的未来。